纵使前路艰险,吾亦勇敢向前

1796人浏览 / 0人评论 / 添加收藏

纵使前路艰险,吾亦勇敢向前

李白曾作《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入蜀之“”,“”途遥远,千难万“”,真可谓“行路难”。

今天我们不赏析《蜀道难》,专门赏析《行路难》。

李白共写了三首《行路难

原文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一、天不生李白,诗坛如长夜

李白是唐朝最负盛名,也是最有才气的才子。有人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而李白、杜甫、王维三人分别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道、儒、释文化,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而李白所受到的道家文化最多,但他也有着儒家经世济民的情怀。李白是天才,他的思想天马行空,所作的诗都是他人想不到的,他是中国历史上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余光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大唐那个诗的国度,李白在大唐众多的才子、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盛唐的代表,李白的诗歌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被唐文宗封为“唐代三绝”。

李白的这三首诗是他被唐明皇“赐金放还”后所作。“行路难”表示世道艰难,前路难行,表达李白在政治上遭遇的挫折,这三首诗都表达出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希望能为国效力,希望皇帝可以给他大展身手的机会的满腔热血和壮志豪情。可惜李白在长安遭到小人诽谤,小人迷惑了玄宗,让他遭到贬黜,虽然名义上是“赐金放还”,保留了颜面,但是自古以来“京官外调”都是明升暗降的,况且李白明面上也没有升官,他曾作在金陵凤凰台作“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来暗喻皇帝周围都是小人,即使是玄宗那样英明神武的皇帝也同样会被小人欺骗,而他自己报国无门,无用武之地。

二、第一首《行路难》

《行路难》的第一首我们非常熟悉,初中课本上就学过。开头两句写李白的朋友为李白饯行,描绘了一幅极度奢侈的筵席景象。李白是大名人、大才子,他的朋友也都是高干子弟、贵族子弟、世家大族,他们肯定会大大破费为李白办一场丰盛的饯行酒席。李白好酒、嗜酒,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千”写出了酒杯的珍贵、酒的珍贵和李白的海量。而“玉盘珍羞直万钱”可见这场筵席的盛大和破费。可是面对美酒和佳肴,李白的反应却与同时不同,要是平时,他肯定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借着酒性作出几首佳作,而现在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他无心去吃那些美酒佳肴,因为这又不是庆功宴而是饯行宴,他的内心因被“放还”而感到迷茫,即使眼前都是他的朋友,他还是得不到一丝宽慰,所以他才会“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感到不安,感到了世界的黑暗,长安本应是世上最伟大和最光明的地方,他没有想到小人会那么多。“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形象,用词考究。在感到世俗的黑暗后,他想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想要到其他地方去游山玩水散散心,可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事事不如意的苦闷。可即便是这样,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着为国为君分忧解难的理想。“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商周开国的两位丞相的事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迹——只要皇上有召唤,我李白肯定会赶到您的身边为您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的一生风光过,也低落过,总的来说在长安的那两年是他最风光的时刻,离开长安后他的归宿又在哪里呢?世上变幻万千,歧路纷纷,人生之路为何这么艰难。但他的心中还是有着希望,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天济沧海”。就算前路磨难重重,他还是有着“御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壮志。这首诗的情感百转千回,从开篇时“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喜悦的宴会到“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茫然,从“冰塞川”“雪满山”的前途迷茫到“碧溪垂钓”“乘舟梦日”的知遇之恩,感叹“滚滚红尘人生路,芸芸众生皆受苦”的世事无常,歧路重重。最后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这首诗的感情跌宕起伏,鲜明地对比出了黑暗的现实政治和诗人理想的追求的矛盾,反映出了诗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前路遍地荆棘我也要坚定地走下去,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黑暗的现实也不能把我打倒。

三、第二首《行路难》

第二首《行路难》,首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最形象地说出了“行路难”,李白是真正的道士,而道教对于天命和大道的体悟最深。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而李白一生也是“好入名山游”,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李白也是符合道教的行为方式的,他炼丹,吃丹,练剑,练气,是正宗的道士。大道在上,人在下,在大道看来“万物为刍狗”,在圣人看来“百姓如刍狗”。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只要万物各得其性就都能逍遥自在,不为外物所累。李白的本性是潇洒自在的,但李白想要为国尽忠,为君分忧的愿望不能实现,因此感到苦闷。他不愿像长安城中的纨绔子弟那样“赤鸡白雉赌梨粟”,他以他们的所作所为为耻,所以用了“羞逐”二字表示对他们那些富二代的鄙视。李白虽是道士但也有着儒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战国四公子之首的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三千,他对待他们都是敬若上宾,连“弹剑作歌”的冯媛最后都为之折服,为其驱策。而李白向往的就是战国时代君臣一体、坐而论道的理想君臣关系。“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就算是鼎鼎大名的“兵仙”韩信年轻时也被市井无赖嘲笑,而贾谊更是被朝中奸臣排挤。李白就像他们一样不得志。可李白就算是不得志,但李白的心中还是有着家国天下和黎民百姓。“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慧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他渴望遇到像燕昭王那样的明君,燕昭王广纳英才,千金求才。剧辛、邹衍、乐毅纷纷来投,只要皇帝像燕昭王那样,那李白他一定会“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可是现在的唐明皇并非燕昭王,他老了,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雄心壮志,而是沉醉于温柔乡,却不知温柔乡乃是英雄冢,英雄进去出来难。玄宗陷于美色无法自拔,只宠爱杨玉环一人,她“三千宠爱在一身”,她家“可怜光彩生门户”,导致李白陷于迷途,不知何处去!李白最后甚至发出了“行路难,归去来”的感慨,他想到了归隐,像陶渊明那样去“采菊东南下”,像陶渊明那样去“种豆南山下”。现实政治上的不得志让李白认清了政治的黑暗,但他却没有像其他的道士那样遁入深山,闭关修炼,而是一直在等待,就像诸葛亮等待刘备那样等待明君的召唤。

四、第三首《行路难》

第三首《行路难》全篇都是出世退隐之意。大量引用古代的名人的事迹。劝谏世人不要学习古人,首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表达了对许由、伯夷、叔齐的非议,因为他们虽然品格高洁但于世无益,于民无益,所以李白说“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他们那些隐士只求自保,不顾黎民百姓,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济世情怀。李白虽是道家的人,但他却有着儒家的救民的情怀,他虽然年轻时也说过“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但实际上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治国平天下。建功立业后就要功成身退了,如果不及时脱身而出就会“功成不退皆殒身”。而孟子就说过“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紧接着他就列举了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等人殉身政治,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他对此表示不满,这些人虽都是一世之才但还是没有逃脱悲剧的结局,李白对他们感到可惜。这时李白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归隐不是他的理想,但现实的政治又太黑暗,他两条路都没有出路,正因如此,他才感到“行路难”。虽然最后他对张季鹰表示赞赏,但“季鹰归未”“休说鲈鱼堪脍”只是不得已的选择。虽然在最后他表示“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表达了一种旷达的情怀,就像他在《将进酒》里说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饮酒作乐,及时行乐比什么都重要,人要看开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然而他看似看淡了一切、看似看淡了红尘,可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他还是渴望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

全部评论